栏目分类
热点资讯
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广州乐冠体育 > 新闻动态 > 1984年陈济棠之子回国,建议邓小平为共产党改名,邓公如何回应?
1984年陈济棠之子回国,建议邓小平为共产党改名,邓公如何回应?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08:02    点击次数:65

有人认为,军人以服从为天职,为战斗而生,却误解其导致世界灰暗;科学家致力于发明建设,让世界充满光明与活力。

军人与科学家,两种看似矛盾的身份,在陈树柏身上却完美融合,他既是英勇的军人,也是卓越的科学家。

他从军人转变为科学家,历经了一条独特的人生轨迹,展现了与众不同的职业历程。

【谨遵父命人生道路两次转变】

陈树柏之父乃国民党知名将领陈济棠,亦是粤系军阀领袖,于国民党内被誉为“南天王”。

陈树柏生于军人世家,从军成为必然之路。16岁时,遵父命考入黄埔军校,成为第22期学员。毕业后,他被分配到海南岛,担任副官一职。

陈树柏因阵营不同,在海口遭遇解放军,双方交战11次。他虽英勇奋战,但仅凭个人之力,难以扭转国民党败局。

海南岛解放后,陈树柏随军撤至台湾,担任陆军军官学校教官。然而,他成为合格军人的梦想愈发遥远,这让陈树柏陷入了深深的苦闷。

陈济棠展现出远见,他提议让陈树柏赴美深造,期望其在学成归来后能为国家贡献力量。

陈树柏遵从父命,踏上了从军人向科学家转型的道路,自此开启了人生新篇章。

他回港后,边恶补英语边申请美军校。不久,弗吉尼亚军校,马歇尔将军母校,录取了他。四年炮科学习后,因无美籍不能服役,他转考伊利诺大学,获电机工程硕士。

仅用一年,陈树柏便获电机工程硕士,全科A等。凭此佳绩,他重返弗吉尼亚军校,担任讲师,广受好评,表现卓越。

连续三年,陈树柏均获教学第一,但职级未升。他向系主任询问后得知,学校新规定要求讲师升教授须具博士学位。

为改变“二等公民”境遇,陈树柏学期结束后即重返伊利诺大学攻读博士,他不仅获全额奖学金,还仅用两年半便取得通常需要三四年的博士学位。

博士毕业后,陈树柏未重返弗吉尼亚军校执教,而是选择了加州历史悠久的圣塔克拉拉天主教大学,该校当时正新设电机工程科目。

在历史悠久的学校中,新设科目为陈树柏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,他成功打破了圣塔克拉拉大学延续百年的固有传统。

圣塔克拉拉大学作为私立天主教大学,自创立伊始便秉承了极为保守的传统。

该校前110年仅招男生,且年招生约3000人以控规模。此做法虽引争议,却保优质教学,连续15年位居美国西部大学排行榜第二。

圣塔克拉拉大学在人事任命上秉承保守传统:所有系主任及以上级别的领导岗位,仅对土生土长的美国天主教信徒开放。

自建校起,虽未明文规定,但一项不成文准则始终被遵循,阻碍了众多德才兼备学者晋升领导层,此状况延续至1969年方有所改变。

陈树柏于圣塔克拉拉大学任职十年之际,电机工程系需新系主任,他毅然决定打破常规参选。尽管知晓传统惯例,众多教授仍在投票时支持了陈树柏。

尽管陈树柏非美国本土人士,也非耶稣会成员,甚至不信奉天主教。

投票选举彰显了民意,却让工学院院长倍感困扰。陈树柏学识人品广受赞誉,身为最年轻且唯一的华裔教授,他已荣获校内所有奖项。

另一方面,陈树柏未获全票当选,若他出任系主任,将打破百年传统,届时院长需为陈树柏承受来自强大教会的沉重压力。

院长找陈树柏谈话,表达诸多担忧,期望他放弃。但陈树柏不仅不退选,还立下上任目标,并详细分析了自己的教育计划。

陈树柏的坚毅与胆识赢得了院长的认可,院长于是顺势而为,签署了任命其为系主任的文件。自此,陈树柏踏上了长达15年的系主任征程。

因教学和科研成就卓越,且电机系在其引领下蓬勃发展,至80年代,陈树柏被委以代理工学院院长之职,着手准备管理工学院事务。

当他事业正处于巅峰之际,人生轨迹再次迎来了重大转变……

【首次回国前给邓小平提出三个问题】

改革开放以来,众多海外学者受邀回国,陈树柏亦在受邀之列,并收到大陆部门两次邀请。虽心怀祖国、略感心动,但陈树柏仍顾虑较多。

陈树柏虑及自己的家庭背景及在海南岛与解放军的战斗经历,心中忐忑不安,忧虑共产党人能否宽恕他的过往。

陈树柏先致信美国政府,询访华安危。美方回复称,其作为美公民持美护照,安全无忧。接着,他给邓小平写信,提出三项疑虑进行试探。

能否获得相应礼遇?能否既往不咎,既往的事情不再追究?以及,是否有可能在中国开设讲座进行讲学?

随后,钱三强代邓小平致信陈树柏,表示热烈欢迎其回国授课,并盼其能打消疑虑,尽快踏上归程。

1980年秋初,陈树柏偕夫人重返祖国,别后30年首度归来,获邓小平亲自接见。寒暄过后,邓小平语出惊人,一番话让陈树柏倍感意外。

您父亲治理广东长达八年,成就斐然,至今仍深受老一辈广东人的怀念。

陈济棠主粤期间,凭借半独立环境取得显著成就。市政上,他主政数年间,新建省营企业超20家,民营企业则从数百家增至两千余家。

工商业发展推动市政建设,建成24条共134公里马路,汽车增至2000余辆。此外,通往县乡的公路也相继通车,总里程全国领先,形成以广州为中心、连通四省的交通网络。

其次,农林渔业建设亦受重视。陈济棠主政前,广东因军阀连年混战致农林渔业萧条。他整治后,垦荒近四十一万亩,造林二十万亩,并筹建十余渔业区,各设淡水养殖场与鱼市场。

最后谈及教育,陈济棠主张“革新全省教育体系,增强民族能力,弘扬民族精神”,优化学校层级制度,普及社会教育,同时大幅度提升教育资金投入。

陈济棠在加强十所高等院校的同时,还主持创办了省立勷勤大学、国医学院及体育专科学校,并开办了一所相当于大专水平的广东陆军军医学校。

三年内,广东省小学增至400余间,中学增90间,职业学校增20余间。同时,为匹配教育需求,一批图书馆、博物馆及科研机构相继建成。

陈树柏深受感动,对于邓小平这位权威共产党人对他的高度评价,他谦逊地回应:“当时我还年幼,什么都不懂。”

临别之际,陈树柏表达了想获得邓小平墨宝的愿望。离京前夜,他收到了邓小平亲笔题写的诗句:“度劫兄弟笑相逢,恩仇泯灭盼一统”,寄寓了对台胞及海外国民党人既往不咎、期盼祖国统一的深情。

陈树柏休假期间,受邀成为香港大学客座教授。尽管港大惯用英文教学,他却开创先河,以中文授课,成为了香港大学首位中文教学的讲师。

陈树柏虽在美国近30载,英语教学得心应手,但他仍郑重告知学生,选择中文授课,是为了坚守文化传承,确保知识传递的准确与深度。

我自幼在香港成长,沦陷后返内地求学,继而留学海外并执教。足迹遍布世界多地,但中华文化的悠久与卓越无可比拟,身为中国人,我们应致力于弘扬中华文化。

【为梦想年近半百两度辞职】

1982年8月,陈树柏重访北京,与邓小平畅谈时,他毫无保留地吐露了深藏心中达十年之久的心事。

现今欧美民众,特别是美国人,视“共产党”与“共产主义”为极度可怕之词,因其推行国家与欧美差异巨大。为推进“四化”减少外部阻力,建议共产党更名。

邓小平微笑着问:“您想改成何名?哪个名字能让欧美人不感恐惧?哪个名字又益于‘四化’建设?请分享一下吧。”

陈树柏倾吐了多年思考,邓小平听后未即回应,掐灭烟头,爽朗大笑起来。

意识形态分歧常致笑话。树柏,共产党乃中国领导核心,历经半世纪风雨发展至今,岂会因我一言而改?中国当以共产党之名,屹立世界,让世人闻党即想中国。

聆听邓小平的话语后,陈树柏顿觉自己视野狭隘,未从历史大局着眼,言语显得幼稚。此番交谈,使他在思想上获得了新的提升与认识。

谈话中,陈树柏提出在内地创办大学,认为教育应随经济开放而开放,此实验大学将是新突破。邓小平听后,连连赞同。

绝佳的主意,你计划开展一项宏大的实验!

两年后,55岁的陈树柏辞别圣塔克拉拉大学职务,频繁中美往返,致力于筹办“中国实验大学”。但理想与现实有差距,当时中国资金紧缺,深圳大学新建,再办实验大学力有不逮。

邓小平后批示建立中国实验大学,要求教委向陈树柏表达谢意并说明筹资艰难,望勿勉强。中央决定暂时搁置此事,计划两年后重新讨论。

面对现实问题,陈树柏坦然接受,虽有遗憾,但邓小平的务实与决断,给陈树柏留下了深刻且长久的印象。

怀着复杂心情,陈树柏重返离别两年的圣塔克拉拉大学。七年间,他潜心教学与研究,终成为该校讲座教授,并获最杰出研究奖,是首位获此殊荣者。

陈树柏心中创办新型大学的梦想始终未灭,目睹美国科技领域飞速发展,半导体与计算机工程师需求激增,而众多工程师因知识陈旧被淘汰,他深感创办新大学的时机已至。

陈树柏再度辞去圣塔克拉拉大学职务,凭借累积人脉完成筹款,耗时两年制定办学计划并获官方批准。1994年,由他创立的“国际科技大学”,作为首所华人正规大学,正式成立。

建校之初,陈树柏设定了严谨的教师选拔准则:无终身职位,必备最高学位及丰富企业经验。此举旨在促进学生学以致用,他甚至提倡学生边学习边实习。

因国际科技大学学生多来自海外,英语交流不畅,陈树柏要求学生加强英语学习以确保顺畅沟通,并聘请优秀教师传授求职技巧,毕业前他更会亲自为学生进行求职培训。

陈树柏秉持的先进教学理念,使得国际科技大学培养出的毕业生备受青睐。

国际科技大学成立两年后,首批硕士生顺利毕业,全员在硅谷觅得心仪职位,实现100%就业。陈树柏对此佳绩倍感振奋,指出实际就业率超100%,因不少学生获多家公司录用。

此后,国际科技大学持续为硅谷培育众多人才,备受各界瞩目与支持。众多诺贝尔奖得主亦相继被授予该校名誉博士学位。

陈树柏在美国办学成就斐然,获赞“华人之光”。尽管“911事件”后,国际学生签证受阻,科技大学陷入困境,他仍坚持不懈,只为践行父亲陈济棠的教诲。

我们中华民族要繁荣强盛,与列强并肩,关键在于教育成功。若教育失利,我们将永远无法赶超先进。



广州乐冠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